芒种,夏季的第三个节气,代表仲夏时节的开始。芒种“忙种”,这个时节气温显著升高、雨量充沛、空气湿度大,适宜晚稻、黍、稷等谷类作物种植,“有芒之谷类作物可种”之意。农事耕种以“芒种”这节气为界,过此之后种植成活率降低。民谚有“芒种不种,再种无用”之说。
青岛市即墨区中医医院专家温馨提示:我国幅员辽阔,南北气候差异较大。此时节长江以南进入连绵阴雨的梅雨季节,天气湿热,使人四肢困倦,精神萎靡,因此芒种节气在搞好田间管理的同时,也要避免季节性疾病以及传染病,如中暑、腮腺炎、水痘等。
起居方面,要晚睡(相较于冬日可以晚些睡,但一般不超过23点)早起,适当接受阳光照射,以顺应阳气的充盛,振奋精神,通畅气血。午睡以20分钟-半小时为宜,帮助消除疲劳,接续下午的工作和生活。长期待在空调房的人,每天要进行适当的户外活动,年老体弱者、高血压患者,最好不要久留空调房。
衣着方面,芒种过后,午时天热,人易汗出,衣衫要透气性好,勤洗勤换,早晚勿赤膊贪凉,适度加减衣物,防止感冒。夏季可以常洗澡,使皮肤毛孔开放,"阳热”易于发泄。但要注意,出汗时不要立即用冷水洗澡,中国有句老话,“汗出不见湿”,若“汗出见湿,乃生痤疮。" 冷热交替不利于热气的发泄,反而容易导致皮肤病。
情志方面,应保持放松、舒展、愉快,减少忧郁、恼怒,使情志舒畅,通泄自如,以长养心气。
适当的户外运动有助于调畅情志、促进代谢。活动时以出薄汗为佳,避免长时间大汗运动,损伤阳气。八段锦作为简单易学的导引功法,可以帮助久坐人群舒活筋骨、放松精神。夏季在五脏对应心脏,八段锦第五式“摇头摆尾去心火”,非常适合夏季养生锻炼。八段锦可以疏通三焦、调畅肝肺、顾护脾胃、祛火养心,对于春夏及长夏季节的养生尤为重要。
芒种时节一般通过饮食防湿邪。饮食上以清补为主,健脾、祛暑化湿为原则。夏季对人体最重要的影响是暑湿,暑湿侵入人体后会导致毛孔张开,过多出汗,造成气虚,还会引起脾胃功能失调、消化不良。适当摄入有利于生津止渴、除烦解暑、清热泻水、排毒通便的时令蔬果,如黄瓜、番茄、桑葚、薏米等。
1.薏仁红豆汤
组成:薏仁、红豆各30克,红枣5枚,白糖1匙。
制法:薏仁、红豆加水2大碗,小火慢煮1小时,加红枣、白糖煮30分钟至豆烂即可。
功效:清热健脾,利湿养肝。
2.酸梅汤
组成:乌梅20克,生山楂20克,陈皮20g,冰糖适量。
制法:水煎15分钟即可引用。
功效:生津止渴,消食祛痰。
3.丝瓜粥
组成:鲜丝瓜1条,粳米100克,白糖少许。
制法:将鲜丝瓜去皮和瓤,粳米放入锅内,鲜丝瓜切成小块,放入锅内加入清水,武火煮沸再用文火煮熟成粥,加入白糖即可。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通络,润肌肤。
4.绿豆莲子百合粥
组成:百合20g,莲子50g,绿豆100g,大米100g,冰糖适量。
制法:百合、莲子、绿豆、大米洗净浸泡30分钟,锅内加1000毫升,清水煮沸,放入以上原料,用大火煮开十分钟,转中小火熬煮一小时,可根据个人喜好加入适量冰糖。
功效:清暑热,养心神。
祛湿的关键在于健脾,教大家一个平时保养脾胃的方法,按揉阴陵泉、漏谷穴。
阴陵泉穴,位于小腿内侧,胫骨内侧下缘与胫骨内侧缘之间的凹陷中。主治腹胀,腹泻,水肿,小便不利,痛经,膝痛。
漏谷穴,位于小腿内侧,内踝尖与阴陵泉穴的连线上,距内踝尖6寸,胫骨内侧缘后方。主治腹胀,肠鸣,小便不利,下肢无力。
方法:以指腹按揉穴位,力度适中,以有轻微酸痛感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