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墨区中医医院】今日冬至,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

时间:2019-12-25 00:00:00    浏览:461

冬至

    北京时间12月22日12时19分,迎来“冬至”节气。

    “冬至”以后,北半球夜晚逐渐缩短,白天逐渐增长,也正是因为这样,古代的人们认为:过了冬至,阳气回升,是一个节气循环的开始,也是一个吉祥的日子,应该庆贺,所以流传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相信很多人都要吃饺子了。从气象的角度来看,“冬至”的到来,最重要的意义就是数九寒天的开始,也就是说一年中最冷的一段时间要来了。

    即墨区中医医院温馨提醒: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冬至养生藏阳气,重点在“躲”!同时,冬至恰是艾灸正当时。

冬至习俗知多少

    在古代,冬至的重要程度,并不亚于新年。在民间广泛流传着“冬至大如年”的说法,意思是说,冬至的礼俗和过新年是相差无几的。在这天,北方大部分地区有吃饺子、馄饨的习俗,而南方则吃米丸、团子、汤圆。

    因为冬至日阴阳争,阴穷而阳萌。人们用吃饺子表达对一年农事活动的庆贺,也表达对来年五谷丰登的期盼。南方吃的米丸、汤圆等,则象征太阳,寄托了人们对新生的期盼。

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

冬至是三九天的开始,冬令进补常选择于冬至日开始,并在之后的三九天中持续。

可以多吃以下食物。

温补类:如鸡肉、羊肉、牛肉、鲫鱼等,可配枸杞、马蹄、甘蔗等一起煮,具有一定的养阴功效。

平补类:如莲子、芡实、赤豆、大枣、银耳、猪肝等,既无偏寒、偏温的特性,又无滋腻妨胃的不足。

滋补类:如木耳、黑枣、芝麻、黑豆、猪脊、海参、甲鱼、鲍鱼等,具有滋阴益肾、填精补髓的功效。

注意:天寒地冻,吃饭的时候宜少而缓,少量多餐,在保证营养的同时,又不伤脾胃。

冬至养生藏阳气,重点在“躲”

冬天阳气藏得好,春天人体才能焕发出勃勃生机。而冬至是阴阳转化的关键节气,也是人体阳气最弱的时节,要学会“躲”,才能保护好体内微弱的阳气。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

1、饮食上:躲暴饮暴食

如今正值岁末年初,很快就会迎来元旦,这期间大家一般聚会比较多,切记不要暴饮暴食。因为此时阳气最弱,无法帮助身体运化过多的食物。

2、起居上:躲寒冷

冬至时节,人体的阳气太弱,所以身体的抵抗力也较差,这时要躲着寒凉,外出时一定要戴围巾,捂好背、腹和足底,避免风寒的侵袭。

3、运动上:躲大汗

中医认为,大量排汗同时也会耗费大量精气。冬季应顺应天时,注意养藏,安静休养,不宜剧烈运动或大量出汗。

4、情绪上:躲是非

冬季是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期,尽量躲是非,就能避免因情绪激动引起的突发疾病了。

补阳气 小妙招

1、晒后背,补阳气

    天下第一补阳品是太阳!万物生长靠太阳,尤其是在冬天,想要补充人体的阳气,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晒太阳。但需要注意的是,能有效补阳的方式是晒背部。因为背部是人体督脉所在,中医认为督脉是人体的阳经,有调节阳经气血的作用。

方法:可以在中午,找一个向阳的窗边晒晒后背,全身都会很温暖。

2、搓后腰,养阳气

    腰眼为经外奇穴,平时用手掌搓腰眼和尾闾,不仅可以疏通经脉、强壮腰骨,还能起到固精益肾和延年益寿的作用,且男女都适用。

方法:双手搓热后,紧按于腰眼处片刻,再向下重推至尾闾部,每日反复50~100遍。

冬至艾灸正当时

    冬至适合艾灸神阙穴,可益气补阳,温肾健脾,祛风除湿,温阳救逆,温通经络,调和气血,对身体非常有好处,甚至会使人第二年都少生病哦!

方法:在冬至前后四天,加上冬至这一天共九天中,可以通过用艾条灸神阙穴的方法养生。把艾条点着后以肚脐为中心,熏灼肚脐周围就可以了。不要烫到皮肤,有温热的感觉即可,每天一次,每次15~20分钟。

注意:1、灸时要避风寒,戒生冷和油腻;2、刚吃完饭或空腹不宜灸脐;3、实热证、阴虚发热者不宜艾灸;4、孕妇不能灸。

冬至养生,你学会了吗?分享给亲友,一起享健康吧!

电话:0532-88555086

地址: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蓝鳌路1281号

技术支持:乐天网络

即墨区中医医院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023 www.jmqzy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鲁ICP备202301663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