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星期五)初伏第一天,我院冬病夏治“三伏贴”早上7:30开始敷贴,今天就正式进入伏天,全年中最热的时候来了,那么三伏天一些注意事项一定要知道。
控制进食冰、冻、冷
“冬病夏治”是因为冬天阳气不足,无力驱散阴寒。阴寒之气在夏天会趋向背部足太阳经。如果夏天进食太多冰冻冷饮,会“挫伤”阳气升散的积极性,阴寒之气也会随之“内敛”。尤其对本来就有少许阳气不足的朋友来说,夏天痛饮如冰镇啤酒、凉茶、水果冰等等,再加上长时间在空调环境里,那效果就是:陈寒未去,新寒又生。我们要知道,寒气是会积聚的。且身体被寒气侵袭的地方,气血肯定有瘀阻,这叫做“寒凝血滞”。因此,夏天最好能控制进食冰冻冷饮。
适当出汗发散寒湿
寒湿之邪客阻经络关节,就如同路上的障碍物,引起气血运行不畅。大致来说,如果寒湿停留在关节,就会产生疼痛,寒湿停留在脏腑,就易产生癥瘕;寒湿停留在经络,就会使经络堵塞,气血也就流行不畅,不但会四肢不温,也常会有麻木出现。而在夏天,很多朋友为了怕出汗,长期呆在空调环境里,运动的频率也更低,出汗的几率也就减少。其实,在夏天适当出汗,是有利于体内寒湿之气散发出来的。因此,夏天尽管气温高,最好还是在早晚相对凉爽时段适当运动,适度出汗,既有利于沉寒外越,增加气血流通,也利于新寒发散,对健康是很有利的。
每天喝杯热开水,或者红糖姜水之类的
三伏天外界气温较高,阳气散发,体内相对有伏阴之气(伏阴之气和寒湿之邪是不同的)。如果贪图凉爽,长期喝冷饮,会有加重体内阴寒的趋势。建议即使气温高,也能喝杯热开水,尤其以喝完后感觉有点热烘烘、欲汗未汗的程度最为合适,既能减少伏阴,还能帮助沉寒发散,也是不错的一种方式。如果伏阴较重、寒湿偏重的人,还可以用红糖姜水替代白开水。因为“生姜”性味辛温,有发汗的可能,如果不想出汗太明显,可以“姜汤冷服”,就是稍冷后饮用,能温胃散寒,也是非常不错的。“汗为心之液”,夏天适度出汗,能泻过旺之心火,也可将皮腠的寒邪及时排出,是排出体内寒邪的好方法。
适当出汗发散寒湿
寒湿之邪客阻经络关节,就如同路上的障碍物,引起气血运行不畅。大致来说,如果寒湿停留在关节,就会产生疼痛,寒湿停留在脏腑,就易产生癥瘕;寒湿停留在经络,就会使经络堵塞,气血也就流行不畅,不但会四肢不温,也常会有麻木出现。而在夏天,很多朋友为了怕出汗,长期呆在空调环境里,运动的频率也更低,出汗的几率也就减少。其实,在夏天适当出汗,是有利于体内寒湿之气散发出来的。因此,夏天尽管气温高,最好还是在早晚相对凉爽时段适当运动,适度出汗,既有利于沉寒外越,增加气血流通,也利于新寒发散,对健康是很有利的。
每天喝杯热开水,或者红糖姜水之类的
三伏天外界气温较高,阳气散发,体内相对有伏阴之气(伏阴之气和寒湿之邪是不同的)。如果贪图凉爽,长期喝冷饮,会有加重体内阴寒的趋势。建议即使气温高,也能喝杯热开水,尤其以喝完后感觉有点热烘烘、欲汗未汗的程度最为合适,既能减少伏阴,还能帮助沉寒发散,也是不错的一种方式。如果伏阴较重、寒湿偏重的人,还可以用红糖姜水替代白开水。因为“生姜”性味辛温,有发汗的可能,如果不想出汗太明显,可以“姜汤冷服”,就是稍冷后饮用,能温胃散寒,也是非常不错的。“汗为心之液”,夏天适度出汗,能泻过旺之心火,也可将皮腠的寒邪及时排出,是排出体内寒邪的好方法。
7月12日初伏、7月22日中伏、
8月1日中伏加强、8月11日末伏。
地址:即墨区中医院针灸科门诊(医院门诊楼三楼东侧)
咨询电话:0532-88556115,
0532-88556101,
0532-88555417;
联系人: 江淑红18561386835
孙任涛185617918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