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群众办实事”
01
7月3日,一台多发骨折患者的手术,在区中医医院手术室紧张有序进行。患者肋骨多处骨折,锁骨粉碎骨折,医生根据患者病情下达备血医嘱,输血科提前将备血送至手术室“前移血库”。
术中接到输血医嘱后,巡回护士刘美玉来到隔壁一台类似于冰箱的设备前,扫码后,迅速取出备血,为手术患者进行输血,整个过程不到1分钟。
“守着这样一个'血库'做手术,提高了术中用血的保障能力,为我们抢救患者带来很多便捷。”顺利完成该手术的胸外科主任、主治医师宋传黎说到。
“手术中,患者病情瞬息万变,有了这台'智慧血液冰箱',用血可以随取随用,未取出的手术备血可以再次利用,避免浪费。”区中医医院手术室护士长张伟红说到。
02
继2020年输血科实现科内血液管理智能化后,2021年6月1日,区中医医院采用海尔生物医疗智慧用血方案,再次进行用血模式的智慧化升级,为手术室安装“智慧血液冰箱”,将“血库”前移到手术室,进一步保证血液充足供应,提高用血安全,减少血液浪费。
以往,患者用血需要临床医护人员提前开具“用血申请单”,由输血科根据采集的血液样本进行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再从血库找出匹配的血液作为备血。手术中,由临床电话通知,派专人到输血科取血。如果需要追加用血,需要多次往返输血科。如果已出库的血液制品没有使用,按照相关规定,只能报废。
现在,临床可提前将择期手术患者的申请单、血样送交输血科,输血科会集中将匹配好的血液配送至前移的“智慧血液冰箱”内,手术室护士可凭借“电子领血码”,“刷卡”打开后直接取血,核对后可立即为病人输注,大大节省了取血的时间和人力。取血过程1分钟就可完成,提高了术中用血的保障能力。储存在冰箱里的每个血袋都粘贴了RFID(无线射频识别)标签,借助RFID技术,即可实现人、设备和血液互联互通。
在智慧血液网中,每一袋血液从采集开始,就拥有了自己的“身份证”,包括血型、温度、位置等信息都能自动读取,全程追溯,无论是在血站、还是医院输血科、手术室,血液制品都在冷链监测体系内,血液安全和质量有据可查,未使用的手术备血可再次利用,减少血液浪费。
03
“用血模式的智慧化升级,颠覆了以往的用血模式,节约了血液资源、提高了输血疗效、降低了输血风险,有用血需求的患者能够从中受益。“
输血科主任展文彬继续说道:“下一步,我们将根据群众诊疗需求和临床科室用血情况,适时把'智慧血液冰箱'前移到急诊科、重症医学科等科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