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1日下午,一位外卖小哥带着一大束由向日葵、玫瑰、雏菊组成的鲜花来到病房楼预检分诊处,说道:“这是一位先生委托我送过来的,他再三嘱咐,请神经内科的医护人员一定要收下。”
鲜花中有一张卡片,上面的字写得潇洒有力——
“全科室医护工作者:疫情期间,我对现有政策和防范措施非常理解和支持。在此,我为我父亲今日的莽撞向您道歉。您精湛的医术和优质的护理,让我母亲短短数日即可康复出院。感谢您数日的辛苦付出。XXX家属。”
故事要从几天前说起。
6月17日,家住通济街道的周大妈发现自己的电动车不见了。心急之下,老人突发头晕,恶心、呕吐。当天,她在老伴张大爷的陪伴下,来到区中医医院就诊。
神经内科医师王佳玉接诊了周大妈。详细问诊后,王佳玉将其收治入院,作进一步治疗,张大爷在此陪护。(注:入院前,周大妈和张大爷已做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阴性,符合新冠肺炎防控要求。)患者中医诊断为:眩晕病、肝阳上亢证;西医诊断为眩晕综合征、高血压病3级。
在神经内科住院期间,医生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为患者治疗:用耳穴压豆、穴位贴敷等中医传统疗法平肝熄风、滋阴潜阳;用西医药物改善循环,改善脑代谢,抗血小板聚集,控制血压血糖。
护理工作人员在照顾患者之余,也对其丢失电动车一事多加宽慰和开导。四五天后,患者情况大为好转,准备出院。
出院时,发生了这样一个小插曲:张大爷希望儿子张先生上楼协助办理出院事宜。按照新冠肺炎防控规定,进入病房楼必须要提供核酸检测阴性报告。因此,病房楼预检分诊工作人员没有允许张先生进入病房楼。对此,张先生当场表示理解。
张大爷得知儿子不能上来协助后,意见较大,抱怨连连。眼看,一场医患之间的“争执”似乎难以避免。
面对这一情况,神经内科的医护人员进行了如下处理:一方面,坚持原则,向张大爷耐心解释疫情防控期间该项措施的必要性;另一方面,主动协助两位老人办理好出院事宜,帮他们将各类物品带下病房楼。
“儿子不能上来,您把我们当做您的孩子就好呀!”临别前,神经内科护士长江丽笑着说到。听到这句话,张大爷哪里还有半点生气的样子,难为情道:“你们呀!真挺好的!”
回家后,张先生从老两口那里得知了此事,非常感动,于是便有了本文开头的一幕。
“我非常感激中医院医护人员让我妈在短短几天就好起来。黄玫瑰代表道歉,向日葵代表信念,雏菊代表希望。我想说的话都在这些‘花语’里了。特殊时期,作为市民,我们很希望这群‘最可爱的人’有一个好心情。”电话中,张先生还说到,“出院那天,派出所的同志帮我们找到了电动车,这个世界很美好!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