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N跑下去 区域性医联体走上来?xml:namespace>
——我院下乡镇开展“3+6+N”帮扶工作,同时获青岛市立医院对口帮扶
区域性医疗联合体(简称“医联体”)建设是促就优质医疗资源纵向流动、完善合理分级诊疗模式的重要举措,是当前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我院响应市政府“民生工程”号召,开展“3+6+N”对口帮扶普东镇卫生院、灵山镇卫生院及辐射区卫生院等多所乡镇医院,使各分院在技术、设备、医院面貌等方面都有很大改善,同时,青岛市立医院将采用“区域性医疗联合体”的模式,在医疗技术、人才培训、医院信息化建设等方面给予我院指导帮扶,帮助医院加强重点专科建设,以专科建设带动医院服务能力和技术水平的全面提升,并通过手术示范、技术指导和人员培训等方式,提高市我医院的整体医疗服务水平。 2014年9月3日上午,我院院长祝明浩参加了以青岛市市立医院牵头建立的“区域性医疗联合体”的帮扶签约仪式,与市立医院总院长宣世英现场签订帮扶协议,青岛市副市长栾新为各医联体单位颁发“青岛市市立医院医联体单位”的铜牌。“区域性医疗联合体”是以青岛市市立医院牵头建立的直管模式(紧密型)医联体和协作模式(松散型)医联体,服务范围覆盖市南区、崂山区、李沧区、即墨市4个区市的4所二级医院和1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所直管模式的崂山区麦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区域性医疗联合体组建后,形成“首诊在二级医院,大病到三级医院,康复回二级医院”的新型诊疗秩序,完善双向转诊、区域信息共享、专科对口帮扶、远程会诊、人才培训等机制,区域内居民可以得到更好的医疗服务,我院可以得到更多的帮扶和更好的提升。一方面,市立医院专家进入我院坐诊,居民在二级医院可以享受到三级医院专家的诊疗服务,同时,医联体市区内居民在二、三级医院就诊时的检查、报告、用药和住院信息,均可在医联体单位调阅,做到医疗资源共享,保证诊疗过程完整便捷;另一方面,市立医院远程会诊、远程教育为我院提供技术支持,我院选派医师到市立医院进修学习,打造自己的人才梯队,提升自身技术水平和服务水平。
我院具有较好的帮扶基础,早在2013年1月16日青岛市市立医院已与我院签订了对口帮扶协议书。双方经过讨论制定了详尽的支援方案和帮扶协议,确立以卫生人才和技术帮扶为主要手段的医疗卫生对口支援工作。今年,市立医院口腔科郭大伟博士对口帮扶我院口腔科,带领科室开展了种植牙新技术,7月份至今已完成8例种植牙,提升了医院口腔科技术水平。我院将抓住“区域性医疗联合体”帮扶这次机遇,充分利用获得的帮扶条件,提升医院整体医疗服务水平,同时,继续努力做好“3+6+N”医联体帮扶工作,帮助乡镇卫生院提升医疗服务质量。这种对下和对上同时进行的帮扶模式,不仅做到了双向共赢,而且是真正的多向共赢,也为更好的解决群众看病难问题提出了新思路,拓展了新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