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 | 凉风渐起,湿气未散

时间:2023-08-08 00:00:00    浏览:1562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里说:“秋,揪也,物于此而揪敛也。”揪敛,意为收敛。在古人眼中,从立秋伊始,阳气渐收,阴气渐长,万物从生长走向成熟。


立秋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此时自然界中的阳气渐收,阴气渐长,虽然暑气和热气犹在,但凉风已经不远了。


即墨区中医医院专家温馨提示:根据中医理论和经验,立秋养生应以养收为原则,贵在滋阴敛阳。



立秋养生

立秋.jpg

起居调养


立秋之后,应开始“早卧早起,与鸡俱兴”的作息规律,以晚9~10点入睡,早晨5~6点起床比较合适。


此时,早卧以顺应阳气之收敛,早起以应秋气之清爽,使肺气得以舒展,且防收敛之太过。



饮食调养


虽然此时湿热之气犹盛,但防秋燥的相关事宜也该着手准备了。


《素问·脏气法时论》说:“肺主秋……肺收敛,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泻之”。


可见酸味收敛肺气,辛味发散泻肺,秋天宜收不宜散,所以要尽量少吃葱、姜等辛味之品,适当多食酸味果蔬,如西红柿、枇杷、柠檬等。


而肺在五色里属白,立秋时,多食白色的食物也有生津润肺、补益肺气之功效,比如银耳、蜂蜜、白芝麻等。


此外,“秋老虎”天气持续,清热解暑类食品不能一下子从餐桌上撤除,在防燥的同时,也要注意防暑清热。



着装调养


立秋乃初秋之季,暑热未尽,有凉风时至,天气变化无常。


俗话说道“春捂秋冻”,这个季节穿衣感到微凉是最好的状态,不必过早添衣,适度的冷感可以提高人体的抗病能力。


不过,随着天气逐渐转凉,昼夜之间温差增大,有支气管炎、肺气肿、关节炎、腰肌劳损、心脑血管疾病、面瘫等疾病的人群,还是要做好防寒工作。



运动调养


从中医上讲,秋天时人体精气处于收敛内养的阶段,所以运动量不宜过大,切勿大汗淋漓,以防出汗过多造成阳气损耗,可以选择一些轻松平缓的运动,比如慢跑、太极、快走、瑜伽等,保持适时有度、循序渐进地进行。



立秋误区 不要着急贴“秋膘”


“贴秋膘”是传统民俗之一,其本意是为了弥补身体因“苦夏”而造成的营养缺乏。


彼时,人们对健康的评判,往往只以胖瘦做标准。


立秋称重后,发现瘦了当然需要“补”回来,补的办法就是“贴秋膘”,吃味厚的美食佳肴。


而如今,生活改变,营养过剩的人越来越多了,反而不宜像以往一样大鱼大肉地吃了。


而且,整个夏季因为天气炎热,人们为了补充水分而多食瓜果,这会造成夏末秋初之际,脾胃处于一个虚弱的状态,更不适宜“大补”。


所以,立秋进补,最好是——清补,增加营养的同时还避免了内湿积聚的问题。


平时,我们可以选择一些滋阴润燥的荤食类,如瘦肉、鱼、鸡、牛肉等。不过因为脾胃功能才开始恢复,进补需要适量。



立秋养2脏 养肺养肝


养肺


中医认为,肺与秋季相应,立秋之后,天气就变得干燥,而天气干燥容易伤肺,肺气虚则身体抵抗力下降,容易生病。


一般来说,秋季养肺,可多食莲藕、百合、杏仁、荸荠、蜂蜜、甘蔗、土豆、萝卜、山药、扁豆、枸杞、银耳、木耳、猪肉、鸭肉、柚子等润燥养阴之品,同时要少吃葱、蒜等辛味之品。


养肝 


立秋之后,肝气在秋天受到抑制,而肝又主情志,疏泄气血,这时候人容易出现情绪低落、气血失调的现象,具体表现有忧郁、心慌心悸、失眠、内分泌紊乱等。


秋季养肝,多吃小白菜、胡萝卜、海带、莲子、黄瓜等,可以帮助肝气的运转,增强肝脏解毒排毒功能,自然而然就能够避免不良症状的发生了。



立秋揉三处 调理气机



按揉手太阴肺经


沿肺经循行之处,从中府穴至拇指指端的少商穴方向顺经按摩。


xue.jpg

取补养肺经经气之意,对调节肺经气血有较好作用,同时预防肺部疾病的发生。


在顺经按摩时可着重按揉少商、鱼际、太渊、经渠、尺泽等肺经五输穴。


按揉关元穴 


定位:在下腹部,脐中下3寸,前正中线上。


x1.jpg

手法:用拇指指腹按揉关元穴3~5分钟,以感觉酸胀为宜。


功效:关元穴归属任脉经。为补益要穴,更偏于温育阳气。有强身健体之功效。经常按摩此穴,可调整全身的呼吸功能,可激发经气,升提气机。



按揉天突穴


定位:在颈前区,胸骨上窝中央,前正中线上。


x2.jpg


手法:用食指指腹按压天突穴2~3分钟,以感觉舒适为宜。


功效:天突穴属任脉。与肺部联系密切,外通气窍,是气息出入的要塞。按摩此穴,对祛除肺邪、润肺益气有重要作用。


电话:0532-88555086

地址: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蓝鳌路1281号

技术支持:乐天网络

即墨区中医医院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023 www.jmqzy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鲁ICP备202301663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