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其中的中医护理技术历经几千年考验,有着良好的疗效和广阔的受益群体。
作为即墨区中医医院大力推广实施的“五个全科化”之一,中医护理全科化是医院进一步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提高临床服务能力和水平,为更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中医医疗服务的重要举措。为充分发挥中医护理技术的作用,有力推动中医护理全科化的深入开展,医院推出“中医护理全科化”专题。
55岁的张先生四肢关节肿痛、腰痛,每天晨僵两个多小时,中医诊断为尪痹,证属寒湿痹阻。
在即墨区中医医院肾病风湿科住院期间,护理工作者每天给予患者中医泥灸治疗,活血止痛、清热利湿。在泥灸和其它对症疗法的作用下,10天后,患者关节肿痛、腰痛、晨僵等症状明显好转。
历史渊源
泥灸疗法在我国历史悠久,唐代时已被广泛应用。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就曾写到用灶心土加香油调和涂敷治疗杖疮肿痛。东晋葛洪的《肘后备急方》和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都有关于泥灸的论述和记载。
药泥灸是融合透皮给药、通经活络、药物外敷、中药封包等方法,在人体患病部位及附近取穴施治的一种新型艾灸技术,归属于中医特色灸疗法。
适应症及适应病种
适应证
中药泥灸结合中药外敷封包与灸法优势,治疗以温通为主,对虚寒痹阻类疾病有良好疗效。(1)虚证。症见畏寒肢冷,神疲乏力,头晕目眩等。(2)寒证。症见四肢关节冷痛僵硬,恶寒喜暖等。(3)湿证。症见四肢肌肉酸痛沉重,疲劳乏力等。(4)血瘀。症见刺痛,夜间痛甚,固定不移,拒按等。
适应病种
药泥灸适用病种广泛,故在临床上应用于多种系统疾病。在治疗时辨证准确,合理配伍中药,且患者无明显禁忌证,皆可使用该法。
主要治疗骨关节系统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膝骨关节炎、颈椎病、肩周炎、腰肌劳损等。当然他们还适应慢支、慢性胃炎、原发性痛经、月经不调、眩晕、中风恢复期等
操作规范
首先根据患者四诊所查,运用经方理论进行辨证论治,根据疾病特点,采用疾病部位或附近穴位进行泥灸治疗,清洁皮肤后,用刮板刮取适量中药泥涂于患处皮肤,后使用一种不透水薄膜对涂药的患处进行封包,使该患处处于一个封闭式微环境,从而达到促进药物的经皮吸收、同时防止药物移动或脱落,防止热量过快散失,提高疗效的目的。
对于老年人、小儿、体质虚弱者封包时间可以适当缩短。
注意事项
1、皮肤有感觉障碍、破溃、感染等情况者禁用;
2、眼部、面部、会阴部、小儿肚脐、乳头及有大血管部位禁用;
3、伴有中暑、咯血、吐血、脏器功能衰竭等严重急危重症者禁用;
4、妊娠期女性腰骶部、腹部及某些穴位(如合谷、三阴交、肩井等)禁用;
5、治疗部位有内置固定金属者禁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