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5个节气,秋季第3个节气,干支历申月的结束与酉月的起始。斗指癸;太阳达黄经165度。“白露”是反映自然界寒气增长的重要节气。由于冷空气转守为攻,白昼有阳光尚热,但傍晚后气温便很快下降,昼夜温差逐渐拉大。
青岛市即墨区中医医院专家温馨提示:“白露”是反映自然界气温变化的重要节气,此时基本结束了暑天的闷热,是秋季由热转凉的转折点,大家需做到早晚防凉,注意保暖。
起居养生
俗谚云:“处暑十八盆,白露勿露身”、“过了白露节,夜寒日里热”,意思是处暑后仍然很热,每天须用一盆水洗澡,但到了白露,天气转凉,昼夜温差渐大,早晚宜着长袖长裤。所以在白露时节,着衣方面应注意避免受凉,尤其是腹部,更要注意保暖,同时饮食上也应注意避免寒凉冷饮,远离秋季腹泻、胃肠道炎症等。
白露节气,起居应做到早睡早起。“早睡”可调养人体中的阳气,“早起”则可使肺气得以舒展,可防收敛太多。
饮食养生
肺在五行中属金,主秋季,秋后肺功能开始处于旺盛时期。秋天的气候特点为燥,也就是说燥主秋令。肺为“娇脏”,不耐寒热,通过鼻与外界相通,容易被秋燥所伤,从而产生口干咽燥、干咳少痰、皮肤干燥、便秘等现象,严重者还可能出现咳中带血等一系列症状。所以,立秋过后应当注意润肺养肺,在合理的饮食搭配基础上,可适当食用如蜂蜜、百合、杏仁、太子参、山药等柔润食品。推荐3款药膳。
雪梨川贝猪骨汤
雪梨4个,川贝60克,红枣20克,猪骨500克,生姜3片,热水1000毫升。川贝、红枣泡水10 分钟后洗净捞出备用;雪梨洗净,不去皮,切块备用;猪骨洗干净后焯水捞出备用;将所有材料放入炖盅里,加入热水,水开后小火炖1小时,加入适量盐调味即可。
功效:滋阴润燥,益气和中,清肺润肺止咳。
百合沙参粥
百合20克、南沙参20克、粳米100克、冰糖适量。先煎沙参、百合,去渣取汁,加入粳梗米,煮熟粳米后加入冰糖,稍煮成稀粥。
功效:养阴、润肺、养胃、祛痰、止咳。每日早晚温热食,外感风寒咳嗽者不宜服。
藕汁蜜糖露
鲜藕榨汁150毫升,加蜂蜜 30 克,调匀内服。
有润肺胃止燥咳、口渴之功效。
情志养生
情志致病是常见的疾病病因,在中医学中,肺在志为忧、悲,均属消极的情绪,对于人体的重要影响是使气不断地消耗,即“悲则气消”,所以有俗称的"悲忧伤肺”一说。
秋后要重视精神卫生,进行精神调养,保持内心平和。情绪波动要主动排解,可找亲人、朋友谈心及心理医生干预,也可通过发展兴趣爱好和户外活动调理情绪。
疾病预防
1、过敏性疾病
白露时节,发病率很高的有过敏性咳嗽、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因此要做好预防工作。在饮食调节上平时要少吃或不吃鱼虾海鲜、生冷、炙烩、腌菜和辛辣酸咸甘肥的食物;生活上要远离过敏原,作息有规律;情志调节上要乐观开朗,避免悲秋情绪。中医干预方面可按揉迎香穴、印堂穴、肺俞穴作预防保健。
迎香穴
印堂穴
肺俞穴
2、温燥
温燥是指在秋季感受燥热之邪。《重订通俗伤寒论·秋燥伤寒》:“久晴无雨,秋阳以曝,感之者多病温燥。”证见身热头痛,鼻唇觉干,干咳无痰(或咳痰少许而黏滞不爽),咽喉干痛,心烦口渴,亦有咳逆兼见上气、微喘者,脉微数,苔薄白,舌面少津或无津,舌质偏于红绛。治宜润肺生津,又宜甘凉濡胃,防治温燥可选梨、葡萄、猕猴桃、甘蔗、荸荠、番茄、萝卜、百合等饮食调养。少吃性质寒凉、易损伤脾气的食品,少吃味厚滋腻、容易阻碍脾气运化功能的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