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讲堂 | 菊花

时间:2024-12-13 00:00:00    浏览:418

image.png

来源:本品为菊科植物菊的干燥头状花序。9~11月花盛开时分批采收,阴干或焙干,或熏、蒸后晒干。药材按产地和加工方法不同,分为“亳菊”、“滁菊”、“贡菊”、“杭菊”、“怀菊”。


菊花性状

image.png

亳菊   呈倒圆锥形或圆筒形,有时稍压扁呈扇形,直径1.5~3cm,离散。总苞碟状;总苞片3~4层,卵形或椭圆形,草质,黄绿色或褐绿色,外面被柔毛,边缘膜质。花托半球形,无托片或托毛。舌状花数层,雌性,位于外围,类白色,劲直,上举,纵向折缩,散生金黄色腺点;管状花多数,两性,位于中央,为舌状花所隐藏,黄色,顶端5齿裂。瘦果不发育,无冠毛。体轻,质柔润,干时松脆。气清香,味甘、微苦。

滁菊 呈不规则球形或扁球形,直径1.5~2.5cm。舌状花类白色,不规则扭曲,内卷,边缘皱缩,有时可见淡褐色腺点;管状花大多隐藏。
  贡菊 呈扁球形或不规则球形,直径1.5~2.5cm。舌状花白色或类白色,斜升,上部反折,边缘稍内卷而皱缩,通常无腺点;管状花少,外露。
  杭菊 呈碟形或扁球形,直径2.5~4cm,常数个相连成片。舌状花类白色或黄色,平展或微折叠,彼此粘连,通常无腺点;管状花多数,外露。
  怀菊 呈不规则球形或扁球形,直径1.5~2.5cm。多数为舌状花,舌状花类白色或黄色,不规则扭曲,内卷,边缘皱缩,有时可见腺点;管状花大多隐藏。

image.png

性味与归经:甘、苦,微寒。归肺、肝经。

功能:散风清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

主治:用于风热感冒,头痛眩晕,目赤肿痛,眼目昏花,疮痈肿毒。

宜忌:气虚胃寒,食减泄泻者慎用。


关于菊花的方剂

名称:菊花散 选自《圣济总录》

组成:菊花(焙)、排风子(焙)、甘草(炮)各一两。上三味,捣罗为散,夜卧时温水调下三钱匕。主治:热毒风上攻,目赤头旋,眼花面肿。

主治:热毒风上攻,目赤头旋,眼花面肿。


菊花的传说

image.png

据传,两千多年以前,汉代河南南阳郦县,有个名甘谷的村庄,山上自然生长着许多菊花。每当雨后,山泉水从菊花丛中流出,甘洌芳香之气直入心肺。村中30多户人家长年饮用此水,天长日久,出现了一种奇特的现象,全村人不但很少患病,而且寿命极高。一般都在七、八十岁,为数不少者可达到130岁左右。汉武帝得此信息,也深感疑惑,为了验证,每年的重阳节期间,都要饮用菊花酒和菊花茶,期盼着能够健身益气,延年益寿。


温馨提示:是药三分毒,中药有禁忌,在无医师指导下,切勿乱用药。


电话:0532-88555086

地址: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蓝鳌路1281号

技术支持:乐天网络

即墨区中医医院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023 www.jmqzy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鲁ICP备202301663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