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品为旋花科植物南方菟丝子或菟丝子的干燥成熟种子。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植株,晒干,打下种子,除去杂质。
性状
本品呈类球形,直径1~2mm。表面灰棕色至棕褐色,粗糙,种脐线形或扁圆形。质坚实,不易以指甲压碎。气微,味淡。
性味与归经:辛、甘,平。归肝、肾、脾经。
功能:补益肝肾,固精缩尿,安胎,明目,止泻;外用消风祛斑。
主治:用于肝肾不足,腰膝酸软,阳痿遗精,遗尿尿频,肾虚胎漏,胎动不安,目昏耳鸣,脾肾虚泻;外治白癜风。
宜忌:阴虚火旺,阳强不萎及大便燥结之证禁服。
关于菟丝子的方剂
选自:《肘后方》
组成:捣菟丝子,绞取汁涂之。
主治:面上粉刺。
菟丝子的传说
菟丝子,兔字上面加个草字头,顾名思义与兔子及草有关,确实如此。
相传,以前江南有个养兔成癖的财主,专门雇了一名长工为他养兔,并规定,如果死一只兔子,就要扣掉他四分之一的月工钱。一天,长工由于不慎,手中的一根木棍脱手,正好落在一只兔子的身上,兔子的腰部受伤。他怕财主知道,便偷偷把伤兔藏进了豆地。几天后,他发现伤兔不但没死,伤也好了。为探个究竟,长工又将一只兔子故意打伤放入豆地,并细心观察,他发现伤兔经常啃一种缠在豆秸上的野生黄丝藤。真相大白,原来是黄丝藤治好了兔子的伤。
长工心想,这种草能够治疗兔伤,对人伤是否也有用呢?于是,他试着用这种黄丝藤煎汤给有腰伤的父亲喝,没想到父亲的腰伤也好了。接着,他又如法炮制,陆续医好了乡邻的一些腰伤。为此,他断定黄丝藤可治腰伤病。无意之中觅到治疗腰伤良方的这位长工,不久便辞去了养兔的活计,当上了专治腰伤的郎中。后来,他把这种药干脆就叫“兔丝子”。由于它是草药,后人又在兔字头上冠以草字头,便叫成“菟丝子”了,一直沿用至今。
温馨提示:是药三分毒,中药有禁忌,在无医师指导下,切勿乱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