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经典全科化专题
中医经典承载着中医药博大精深的理论和先贤大医宝贵的诊疗经验,对于坚定中医药自信、建立中医思维、指导临床实践、提高临床疗效具有重要意义,是“三经传承”战略的重要内容。
根据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印发的《山东省公立中医医院“五个全科化”实施方案的通知》(鲁卫中西医指导字[2021]5号)要求,即墨区中医医院临床科室全部开展读经典、学经典、背经典、用经典等活动,为进一步营造良好的中医经典学习氛围,提高全院经典学习积极性,推出中医经典全科化专题。
中医经典全科化专题(第39期)
“魄门亦为五脏使”,出自《内经》之《素问·五脏别论》篇:“魄门亦为五脏使,水谷不得久藏。” 魄门,指肛门,为大肠的下端。其含义是指肛门的启闭功能受五脏之气的调节,即五脏中的任何一脏腑功能失调,均可影响肛门排泄糟粕,而其启闭功能失常反之则会影响脏腑气机的升降。
1.心与魄门。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由于心为神之居,血之主,脉之宗,具有主宰人体生命活动的功能,魄门的启闭功能亦需依赖于心神的主宰。心神正常则魄门启闭正常,糟粕按时而下;心神失常,魄门失去心神调控,则见二便失禁之脱证,亦可见二便秘结之闭证。
2.肺与魄门。肺的主气、司呼吸、主行水、主宣肃、朝百脉。肺与大肠相表里,肺气充足、升降正常、津液得布,则大肠的传导功能与魄门的启闭功能正常,肠道濡润,不致便秘。
3.脾胃与魄门。脾主运化、生化气血、主升清、,胃主受纳,为水谷之海,主降。脾胃居中焦,能将饮食化为水谷精微,布散输布精微的主要脏器,脾升胃降维持中焦气机平衡。大肠的传导功能正常赖于脾气升清则气血的充足及津液滋润,同时胃气和降则大肠传导功能正常。
4.肝与魄门。肝主疏泄,喜调达。肝疏泄正常,能调畅一身气机,调节大肠的传导功能与肛门的启闭。若肝失疏泄,肝疏泄不利,往往会影响脾胃升降,则出现便秘、腹痛、食欲缺乏、脘腹痞满等症状。
5.肾与魄门。肾藏精主水,开窍于前后二阴,主司二便。“肾为先天本”,是脏腑阴阳之本,生命本源。大肠的传导功能依赖于肾阳的温煦、气化及肾阴的滋润、濡养,魄门的开启还有赖于肾气固摄作用。
综上,“魄门亦为五脏使”,是指魄门的启闭功能有赖于五脏功能(心主神、肺主气主行水、肝主疏泄、脾升胃降、肾藏精主水)的调节,同时五脏功能的失调亦会影响其开闭功能。这一理论,对临床疾病的诊治有重要意义,如在疾病发展过程中,因五脏失和影响魄门,可通过调治五脏功能恢复魄门功能;反之若因魄门闭而不开,影响内在脏腑的功能,则可先行调节魄门功能来治疗脏腑功能,使浊气下行,清气上升。正如《素问·标本病传论》曰:“小大不利治其标,大小利治其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