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本品为香蒲科植物水烛香蒲、东方香蒲或同属植物的干燥花粉。夏季采收蒲棒上部的黄色雄花序,晒干后碾轧,筛取花粉。
PART 01.性状
性状: 本品为黄色粉末。体轻,放水中则飘浮水面。手捻有滑腻感,易附着手指上。气微,味淡。
性味与归经: 甘,平。归肝、心包经。
功能: 止血,化瘀,通淋。
主治:用于吐血,衄血,咯血,崩漏,外伤出血,经闭痛经,胸腹刺痛,跌扑肿痛,血淋涩痛。
宜忌:孕妇慎用。
PART 02.
关于蒲黄的方剂
名称:蒲黄散 选自《圣济总录》
组成:蒲黄三两(微炒)、龙骨二两半、艾叶一两。上三味,捣罗为末,炼蜜和丸,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煎米饮下,艾汤下亦得,日再。
主治:妇人月候过多,血伤漏下不止。
PART 03.
蒲黄的传说
蒲黄为香蒲科水生草本植物狭叶香蒲,或香蒲属其他植物的花粉。采收花序上的雄花,晒干碾压,筛取粉末,生用或炒用。
唐以后,一些文人雅士把食花看做是一种情趣高雅的生活享受,留下许多“秀色可餐”的佳话。宋代大文学家苏东坡采集蒲黄、松花、槐花、杏花入饭共蒸,密封数日成酒,并挥毫作歌曰:“一斤松花不可少,八两蒲黄切莫炒,槐花杏花各五钱,两斤白蜜一起捣,吃也好,浴也好,红白容颜直到老”,此歌道出了食花养生之功效。
白居易在苏州做官时,夜闻贾常州与崔湖州在頋渚山上的境会亭茶宴,曾寄诗一首,其中也有对蒲黄酒的记述:“青娥递舞应争妙,紫笋齐尝各斗新。自叹花前北窗下,蒲黄酒对病眠人。”
温馨提示:是药三分毒,中药有禁忌,在无医师指导下,切勿乱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