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墨区中医医院小儿推拿科:宝宝脖子“歪”了?关于小儿斜颈,这些知识家长要知道……

时间:2025-10-11 00:00:00    浏览:10

01何为斜颈

image.png


小儿斜颈,就是我们俗称的“歪脖子”,是儿童常见病之一。主要表现有:头部向一侧倾斜,颈部活动受限,颈部肿块等,日久则会导致面部不对称、视力斜视或弱视、脊柱侧弯、运动发育迟缓以及患儿心理健康,但大多数情况下,通过及时的推拿治疗,都能得到有效的矫正,让宝宝恢复健康姿态。该病症主要见于婴幼儿时期,根据病因不同,斜颈可分为多种类型,其中以先天性肌性斜颈最为常见。



02斜颈的类型

image.png


1.先天性肌性斜颈

病因:多与胎儿宫内姿势异常(如臀位)、分娩时胸锁乳突肌损伤或局部缺血有关,导致肌肉纤维化挛缩。

表现:出生后数周至数月内,颈部一侧胸锁乳突肌短缩而引起的头颈部扭曲,头部向患侧倾斜,下巴转向健侧,颈部活动受限。部分患儿胸锁乳突肌处可触及质地较硬,梭形或椭圆形包块。有的患儿患侧因面部肌肉及斜方肌萎缩致眼睛变小,面部瘦小而左右不对称。


2. 骨性斜颈 

病因:颈椎发育异常(如半椎体、寰枢椎半脱位等)。

表现:头部固定性偏斜,X线检查可见骨骼结构异常。  


3. 眼源性耳源性斜颈

病因:先天性斜视、眼球运动障碍或耳部感染(如中耳炎)导致代偿性头位偏斜。  


4.习惯性斜颈:

病因:较为少见,因为儿童喜欢一侧吸奶,久而久之形成习惯性斜颈。



03先天性肌性斜颈的辨证分型


1.肿块型:


(1)卵圆形肿块型:在临床上多数患儿肿块位于患侧胸锁乳突肌的中下段,且肿块大小不一,大者约6×5cm,轮廓清晰,不需触摸;小的1.5×1cm,需要触摸方知,肿块质地较硬,其形状为卵圆形。

(2)条索状肿块型:在临床上患儿肿块不明显,但胸锁乳突肌变粗而短,可摸及到条索状的包块。

image.png

该患儿为肿块型斜颈


2.发育不良型:


除了肿块型的肌性斜颈外,还有一种发育不良型的斜颈,即一侧胸锁乳突肌、斜方肌等肌群发育不良而致头部歪向患侧,所引起的肌性斜颈。



04治疗要点:早发现早治疗


小儿斜颈通过及时推拿治疗,大多能得到有效矫正,但治疗周期较长,一般需要几个月甚至1年的时间,需要家长和患儿的长期坚持。其疗效除取决于疾病本身的严重程度外,还需要早发现、早治疗, 若错过保守治疗时间,一部分只能手术治疗了。     


   

05小儿推拿手法


image.png

小儿推拿手法有拿法、捏法、按法、揉法、拨法、扳法、拍打法。


治法:行气活血、化瘀散结


(1)推揉法:患儿仰卧,医者用示指、中指、环指三指并拢沿着患侧胸锁乳突肌由缺盆穴向上推揉至翳风穴,反复操作数遍。

(2)拿捏法:先用拇指、示指在肿物的周围反复进行揉捏,然后由拇指、示指拿起肿物,做两侧上下来回拿捏数遍。

(3)牵拉法:患儿坐位,医者一手固定患侧肩部,另一手推患侧头部,使头部尽量偏向健侧肩部,反复牵拉操作数遍。

(4)旋转法:医者用双手分别托起下颌和枕部,以颈椎为纵轴略向上拔伸,接着向患侧旋转,反复操作数遍。

(5)取穴拍打法:揉大椎、风池、扶突、拿肩井、开天门,然后轻轻拍打颈、肩、上背部结束。



06注意事项


1.施术时,要求手法轻而不浮,重而不滞,力求做到刚柔合一,局部可用滑石粉做介质。

2.拿捏时要有软硬劲,注意避开患儿的气管。

3.牵拉旋转时宜轻柔,哭闹的孩子不要与之对抗。

4.家长平时可用轻快柔和的手法在患处按揉放松。



07日常调护


1.建议先至医院明确斜颈的类型及患侧。

2.因肌性斜颈患儿患侧转头受限,因此建议家长在喂奶或怀抱小儿时尽可能使患儿头部向患侧旋转。此外,在日常生活中多以玩具等吸引患儿从患侧方追物;

3.睡觉时,可用枕头或衣物固定患儿头部,使其头部保持中正位或者以患侧枕部着床,下颌稍转向患侧的位置。

image.png

即墨区中医医院小儿推拿科在2022年6月成立了斜颈门诊。


如有不明事宜,欢迎电话咨询。


电话:88551772


地址:即墨区中医医院门诊楼二楼小儿推拿科



电话:0532-88555086

地址: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蓝鳌路1281号

技术支持:乐天网络

即墨区中医医院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023 www.jmqzy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鲁ICP备202301663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