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疾病健康教育

时间:2023-02-06 08:28:15    浏览:847

疟疾的防治

要控制和预防疟疾,必须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针对疟疾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

一、管理传染源

及时发现疟疾病人,并进行登记,管理和追踪观察。对现症者要尽快控制,并予根治;对带虫者进行休止期治疗或抗复发治疗。通常在春季或流行高峰前一个月进行。凡两年内有疟疾病史、血中查到疟原虫或脾大者均应进行治疗,在发病率较高的疫区,可考虑对15岁以下儿童或全体居民进行治疗。

二、切断传播途径

在有蚊季节正确使用蚊帐,户外执勤时使用防蚊剂及防蚊设备。灭蚊措施除大面积应用灭蚊剂外,量重要的是消除积水、根除蚊子孳生场所。

三、保护易感者

1、服药预防 进入疟区,特别是流行季节,在高疟区必须服药预防。一般自进入疟区前2周开始服药,持续到离开疟区6~8周。下列药物可据条件酌情选用。

1)乙胺嘧啶 4片每周一次,或8片每两周一次。长期服用可致巨细胞性贫血,还可产生耐受性。(乙胺嘧啶每片6.25mg)。

2)哌喹或磷酸哌喹 服基质0.6g,每20~30天服1次。耐氯喹地区也可采用。

3)复方防疟药 防疟片1号,含乙胺嘧啶20mg,氨苯砜100mg,第1、2日每日1片,以后每周1片。防疟片2号,每片含乙胺嘧啶17.5mg,周效磺胺250mg,第1、2日每日2片,以后每10日2片。防疟片3号,含磷酸哌喹250mg,周效磺胺50mg,每月1次,每次4片。

4)氯喹2片,每10日1次,接受输血者可服氯喹每日(1片)基质0.15g,连服3~5日。

服用预防药物可出现一些副作用,如头晕、头昏、恶心、呕吐等,所以重症肝、心、肾疾病及孕妇应慎用或忌用。为防止耐药株产生,每3个月调换1次药物。

2、自动免疫 虫苗正在研究与试用中

   

细菌性痢疾

疾病概要:细菌性痢疾是指痢疾杆菌引起的一种肠道传染病。好发于夏秋季节。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大便呈粘液脓血样,严重者可出现高热、惊厥、神志不清等表现。根据起病的缓慢和病程和长短又分为急性痢疾和慢性痢疾。

治疗原则:采取抗感染,提高机体抵抗力和纠正肠道功能紊乱、调节肠道功能相结合的综合治疗措施。

健康教育处方:

1、做好消毒隔离,饭前便后一定要洗手。急性期病人的餐具,衣被应煮沸消毒,尿、粪应加其量的1/10的漂白粉搅拌后放置24小时再弃去。

2、饮食宜选择少渣、易消化高热量、富营养的流质或半流质的食物。少油腻、忌牛奶、生冷及刺激性食物。

3、避免受凉、特别是腹部受凉,做好保暖。

4、起居有时,生活有规律,病情有反复时应注意适当休息,病情稳定时应适当锻炼。

5、慢性痢疾病程较长,应注意避免任意调换抗菌药物,以免导致细菌对药物的耐受。

6、慢性患者如出现明显腹痛、腹泻等急性发作现象,应及时到医院就医。


电话:0532-88555086

地址: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蓝鳌路1281号

技术支持:乐天网络

即墨区中医医院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023 www.jmqzy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鲁ICP备202301663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