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71公里之外,有位中医人……

时间:2020-11-27 00:00:00    浏览:436

    即墨区中医医院,紫云县妇幼保健院。

    两家医院,一家位于山东省,一家位于贵州省,相距2271公里,海北山南的距离。因为一位中医人,两家医院紧密联系在一起。

    卢华,即墨区中医医院产科主治医师。2020年5月,她主动请缨,来到紫云县妇幼保健院,进行医疗帮扶。她是区中医医院派出的第四位援黔医生,也是第一位派往紫云县妇幼保健院的医生。

    赴紫云前,她已有丰富的帮扶经验     2003年,作为一名军嫂,卢华因为丈夫工作调动,从莱芜来到即墨区中医医院。彼时,她33岁,已经有8年妇产科工作经验。时光荏苒,十七年匆匆而过,卢华在区中医医院成长着、奉献着,成为一名优秀的主治医师。

    在日常工作中,卢华发现乡村孕产妇对孕产期保健知识的知晓率明显低于城市孕产妇。为这一群体做点什么的想法,在她心里萌芽。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想法愈发强烈起来。

    2018年,卢华主动报名,作为区中医医院的下乡帮扶专家,来到即墨区大信卫生院,进行帮扶。“那段日子,坐诊、授课、义诊、产后随访……,虽然每天都很忙,却过得很充实。”尽管当时需要每天往返于城区与乡镇,很是劳累,回忆起那一年的帮扶时光,卢华满是付出的快乐。

    “卢姐工作认真,对孕产妇很尽心。比如,她制作了很多生动形象的孕期及产后保健课程,走到哪里讲到哪里,大家都特别喜欢听她讲课。”区中医医院产科医师叶君辉说到。

    有了这样的经历,今年5月份,得知区中医医院将选派一名产科医师到紫云县妇幼保健院医疗帮扶一年,卢华立即提交了申请。医院领导告诉她,考虑到条件艰苦,选派医生年龄需要在45岁以下。50岁的卢华再三争取道:“我入党18年,工作25年,无论是作为党员还是医生,都想在退休前,踏踏实实做点事儿,我什么困难都能克服!”医院经过研究,最终同意了卢华的申请。

    克服困难,医疗帮扶“开花结果”     到达紫云后,横亘在卢华眼前的第一个困难便是语言关。“这里少数民族多,很多人都没有说普通话的习惯,那些话语,对我来说就像天书一般。”电话中,卢华回忆道:“鼓励患者使用普通话沟通,我也向同事学习当地方言。现在,已经可以无障碍交流。”

    在紫云县妇幼保健院,卢华发现,当地没有独立的产后康复科,产妇做产后康复需要到75公里外的安顺市,非常不便。她和医院领导沟通,提出想帮助医院建立自己的产后康复中心。在医院的大力支持下、卢华和当地同事的努力下,医院有了自己的产后康复中心,她被任命为产后康复中心主任。

    为了便于医护人员和孕产妇沟通,以及同事之间相互交流,在卢华的建议下,产科建立起三个微信群:“产科交流学习群”、“最美妈妈群(孕产妇交流群)”“爱美妈妈群(盆底康复群)”。

    “建群后,大家都更忙了,尤其是卢医生,常回复信息到很晚。”紫云县妇幼保健院产科主任陆兴梅说到,“很多孕产妇问题在群里就得到解决,她们不必往医院跑,虽然忙,大家感觉很有意义。”

    针对当地产科医护人员普遍年轻化,临床经验不足的问题,卢华在医院的支持下,把即墨区中医医院“老带新”的优良传统带到那里,通过“传帮带”,多次进行专业技术培训,手把手传授诊疗技术,产科的诊疗水平、接生技术等都有了很大的提升。

    “通过专家的大力帮扶,医院在业务技能、团队管理、人才培训等方面得到很大提升,产后康复工作更是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群众对医院更加满意。”紫云县妇幼保健院院长助理余春说到。

    一项项业务在医院开展起来,很少有人知道,卢华付出了怎样的艰辛。来到紫云的第四个月,卢华接到父亲病重的消息,她向医院请假,匆匆赶回家。照顾了父亲几天,又急忙赶回紫云,并放弃随后的十一假期,把时间全部用在工作上。“这边离不开我,父亲也急着催我回来,他感觉这边更需要我”卢华说到。

    “援黔后,区中医医院的领导和同事,多次到我家慰问。紫云县妇幼保健院对我也非常照顾,生活上的很多细节都为我想到。心里感觉很温暖。”

    问及为何节假日也不休息,主动加班,卢华答道:“无论是一起工作的同事还是就诊的群众,都对我非常信任。我在这里只有一年时间,感觉时间不够用。既然帮扶,就要实实在在为这里留点东西。”

电话:0532-88555086

地址: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蓝鳌路1281号

技术支持:乐天网络

即墨区中医医院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023 www.jmqzy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鲁ICP备202301663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