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豆科植物槐的干燥花及花蕾。夏季花开放或花蕾形成时采收,及时干燥,除去枝、梗及杂质。前者习称“槐花”,后者习称“槐米”。
性状:槐花 皱缩而卷曲,花瓣多散落。完整者花萼钟状,黄绿色,先端5浅裂;花瓣5,黄色或黄白色,1片较大,近圆形,先端微凹,其余4片长圆形。雄蕊10,其中9个基部连合,花丝细长。雌蕊圆柱形,弯曲。体轻。气微,味微苦。
槐米 呈卵形或椭圆形,长2~6mm,直径约2mm。花萼下部有数条纵纹。萼的上方为黄白色未开放的花瓣。花梗细小。体轻,手捻即碎。气微,味微苦涩。
【性味与归经】:苦,微寒。归肝、大肠经【功能】:凉血止血,清肝泻火【主治】:用于便血,痨血,血痢,崩漏,吐血,衄血,肝热目赤,头痛眩晕【宜忌】:脾胃虚寒及阴虚发热而无实火者慎服
关于槐花的方剂:
名称:槐花散组成:槐花二两,地榆、苍术各一两五钱,甘草一两。 俱微炒,研为细末,每早晚各食前服二钱。 气痔(因劳损中气而出血者)人参汤调服,酒痔(因酒积毒过多而出血者)陈皮、干葛汤调服,虫痔(因痒而内有虫动出血者)乌梅汤调服,脉痔(因劳动有伤,痔窍血出远射如线者)阿胶汤调服。(《杜氏家抄方》)主治:治诸痔出血
上图分别是国槐花、洋槐花和红槐花,国槐花可入药但不可食用,洋槐花可食用但不可入药,(洋槐又称刺槐,我们平常食用的槐花便是,较于国槐它开花更早,花朵更大,有扑鼻香气。)而红槐花则是仅供观赏的有毒槐花。
槐花的传说:槐树为仙树,槐花仙子总是借槐花的袅袅香气走出南天门,洞察人间的凡事。槐树下搭台唱戏,有迎接仙女下凡之说。特别是“三月三”这一天,平时很少露面的大闺女小媳妇也都从娘家婆家里走出来看戏。 有一大户,清早就套车去接闺女,太阳丈高,没见人影,于是又差大领前往看个究竟,大领正候在树上等着看戏,听到吩咐,急忙赶到姑娘的婆家一瞧,原来是姑娘的鼻子出血了,郎中正在指挥家人熬药诊治,但啥法都试过了,血就是不止。 郎中见大领满头满身沾的都是槐米,心想:槐为“鬼木”,也许此花可以治这邪症,于是吩咐家人在药中加点槐花,可姑娘服后,效果还是不佳。 一家人唧唧喳喳相互埋怨,大领见状,急忙说:“吵,吵,吵吧!吵到黑,就有好戏看了……”郎中一听:“对呀!‘凡血见黑则止’,槐米为何不炒焦再用呢?”于是又重新制剂,姑娘用了果然见效。大领一看:呵,我来得还正是时候,赶快套车走人,说不定还能赶上看戏。 槐米炒焦使用,直到现在还在延用。从古至今,槐花和槐角都是常用的止血良药。宋代的方勺在《泊宅篇》中就记载了一则槐花止血的医话:有一位书生舌头突然出血不止,许多医生不知何病,束手无策,名医耿隅诊病后说:此病叫“舌衄”于是让病人用槐花炒熟,研为细末,掺在舌上,果然不久即愈。
温馨提示:是药三分毒,中药有禁忌,在无医师指导下,切勿乱用药。